(颍州区唯一公办中职学校)
学生管理

班级管理几个典型例子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0-04-17】 【点击量:

班级管理几个典型例子 我用了十天的时间静心聆听,又用了十天的时间过滤沉淀,作此国培班参训小结,必将用无数个时日躬身实践如浑金璞玉般的前辈、专家们用心智创造的为人处事治教良策。  一、快乐源于智慧 桂贤娣老师是最鲜活的例子。 十天的培训,桂老师是唯一一个反复强调不用记笔记的、是开场不到三分钟就让大家彻底放松并开怀大笑的、是有着最丰富表情最具表演特质的智者。 “教男生打架”,一个极新鲜的话题被桂老师演绎得那么完美而深刻:我们班的男生喜不喜欢打架?不喜欢打架的男生成不了男子汉长大后没能力保护女生哦。喜欢打架的男生说说都有怎样的战果?怎样才能取得胜利?为了不蹲监狱不倾家荡产不被别人挖祖坟,打架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能打哪些地方不能打? 桂老师眉飞色舞地为我们讲述着她教男生打架把校长惊得目瞪口呆的细节,有些满足有些自得,是啊,把所有班主任们都头疼的问题解决得这么有滋有味,她该有这种成就感的,不然,何谈快乐?桂老师说:“我没有名言,也不记名人名言,我做的都是大家能做到的。”似乎如此,但仔细推敲,其实学问大着呢:遵循少年易动的身心特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平等对话,从关心学生自身利益的角度晓以利害,培养学生分析利弊及时调控自我的思维方式及行事准则……我不得不佩服桂老师的聪明才智! 打架的故事还有续集——调解纠纷:既然老师教过怎样打架,同学之间又难免有磨擦碰撞,偶尔便有男生“忍无可忍”之际小试一把牛刀。桂老师的处理打架事件又让我们长了见识:谁打赢了?打赢的同学可以不站办公室。跟“输家”单独对话——搂在怀里关切地问:乖乖耶,咋没搞赢啊?摔到哪儿了?动动看,扭一扭,感觉咋样?没打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后不能挑食啊,吃得好好的长得壮壮的,才能不被别人打倒啊,记住没?打架双方到场,今天你们俩打架的过程桂老师没看见,晚上回去后,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两个要求:一要真实具体;二要感受深刻。明天的语文课,前十分钟交给你们,宣读作文,请今天的观战者评判谁写得好。 智慧的展示淋漓尽致:查验是否有伤情,相机进行生活习惯指导,以习作代替检讨,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又是小小的惩戒,而评判习作的过程既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做出准确的是非判断又锻炼了学生的习作修改及语言表达能力,润物无声该就是这样的境地吧,古训中“交朋友求益身心,教子弟重立品行”也是桂老师育人的真实写照了,最要紧的是因了智慧她教得那么快乐。 二、聪明来自勤奋 几乎所有专家们的成长历程都能验证这点,而沈旎和夏循藻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沈旎说“我来自尘土”,她是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岗位上被发现,而后走到现在省教研员的位置上,这个发现皆因了一个平台——教育博客,教育博客让慧眼识人的领导看到她独特的思维及敏锐的洞察力,笔耕换来收获,颇有些传奇。其实走近沈旎很容易,只点击她的博客你便能深深地沉进去,两年的时间,606篇文章是她勤奋最有力的佐证,“掀动纸页 侧身 经过诗行 世界 突然疏远 纸页掀动 在梦里 越过时间 以不相干的方式 扩展……”灵动的文字,优美的语言,跳跃的思维,你不由得把她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读字读诗读沈旎,读到把生活当成美酒把朋友当成文学,掀动纸页,流连于与你遥远却熟悉的世界,徜徉在丰富却安静的空间,人是被温情浸润着的,心是被舒伸包裹着的,很惬意。 夏循藻的特别在于他用点点滴滴的积累汇聚成了专业的河。 三个小时的讲座夏老师的课件里准备了101个幻灯片,其中有31个片子展示的是夏老师自己的著作或主编的学生读物,4个片子展示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个人作品集,学生作品从内容选定到命名、封面、目录、版式、序、编后语等等,全部是学生智慧的结晶,而这些成果无疑也是夏老师悉心教学的明证。 他将生活写成散文,将课文改编成诗歌,将学习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字病句编进童话,将教材中课文的课目串编成故事:昨天,《丑小鸭》老师给《画家和牧童》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题目是《一次有趣的观察》。今天早晨,画家决定去《日月潭》《画风》、《画鸡蛋》;牧童决定去《葡萄沟》《找春天》,寻找《春的消息》。《数星星的孩子》赶来对他们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让《蜜蜂引路》吧!”画家和牧童都说:“谢谢你!《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会迷路的。”      听着夏老师的讲座,心里不断翻滚着的是感动是敬佩是由衷的赞叹! 三、成功何惧挫折 此次培训中说到挫折的有两位,一是武汉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董琼,一是全国知名专家杨再隋教授,董老师讲的是个人遭遇,杨教授说的是语文现状,二者都颇具代表性,也让听者深受启发。成长路上每个人都难免遭遇挫折,即便是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也不能幸免,挫折是警醒是催促是镜子也是指路的明灯。 而杨教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相”进行的大力鞭挞,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虚”“闹”“杂”“悬”“碎”“偏”的痛心疾首更让我等小老师们反思。由于种种原因加之急功近利,小语人曾经好多次犯下美丽的错误:错把讲台当舞台,错把教师当演员,错把学生当观众……杨教授写下的“语文教学的错位与艰难转身”无异于一剂荡涤头脑的良药,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小语教学需要转身、该怎样转身。 杨教授指出:第一步,教师本体观要向学生主体观转身,要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太阳。第二步,语文教学要从关注技术层面到关注课堂文化的转身,教学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教材的理解首先是文化的阐释,要从文化的角度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不离开文本、文化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得到美化,提高文化素养。第三步,语文教学要从追求形式主义回归到本色的转身。而本色的保持需要 “四态”:即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简朴简约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松活泼的教学神态。的确,回想自己上小学时候老师的教学,不就是那么朴朴素素扎扎实实吗?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让语文课更丰厚一点儿更有趣一点儿更能让学生乐意参与一点儿,语文教学的本色也就得以保证了吧,而这一点点儿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语文教学的成功便也是必然! 十天的培训,想说的远不止于此,因为为我们做报告的每位特级教师、教授、专家学者,只要在网上点击他们的名字都能搜到足够我们学习终生的理论与实践,把能做在当下的上述种种记录在案,无非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有才者如浑金璞玉,为学者似流水行云。 做在当下,教师的心在哪里,教育的智慧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