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唯一公办中职学校)
教研成果

转>

【文章来源:教科室】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1-09-22】 【点击量: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田中宝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与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至今鲜有人对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专门的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有相同之处,但是它们之分野也是人们不得不予以考虑的事实。本文首先剖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些特点,然后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区分了三种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并得出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理论也不完全适合于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因此接着论述了它们的结合性问题,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参考性量表。   【关健词】职业学校 课堂教学 评价 量表   教学,是指“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1〕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既有专业课,又有基础课,某些方面实与普通教育迥异,构建富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应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规律研究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否与普通教育一致呢?非也。普通教育的课堂教学一般要求较强的理论性,非创新性;但职业教育却不同,它不要求太强的理论性,却十分强调它的技术性、实践性。因此要剖析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分析它的课堂教学之独到之处。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对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规律的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有重点的、有特性的。 中等职业学校模块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需要教师成为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并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教育教学人才。教学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即“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可以说,职业学校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具有综合性。 ()、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实训、课堂教学以外的生产实习等。要按操作技能形成规律组织实践教学 ,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动作技能的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协调完善谐调或自动化阶段。〔2〕认知定向阶段是指对所学的动作技能有初步的认识,也就使学习者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映象,以便对所学的动作进行定向。动作认知定向阶段是训练中的低级阶段,具体讲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本层次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内容,对掌握的操作技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印象;动作的联系阶段是指在教师引导或示范下,按照正确的程序与动作规范要求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协调完善阶段是学生把已经掌握了的局部动作连接起来,在此阶段教师要注意指导操作技能的完整性,加强局部动作的综合练习;自动化阶段是指经过反复训练,技能已达到精练纯熟的程度,并能把已经掌握的动作运用到实际工作或模拟环境中去。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在于训练与其他技能相关的联系和融合,以完成新的任务。
     以上三个层次说明,操作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贯穿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始终。为此,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有组织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课堂教学的前瞻性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三个方面涉及几亿人,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3〕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超前性,为了跟随朝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前瞻性,这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要途径。如若课堂教学内容陈旧,带给学生的将是陈旧不堪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不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力的支撑,或许只是“误人子弟”,更谈不上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  课堂教学评价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至今为止,鲜有人对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进行研究,也尚未提出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下面试图从历史上的三种课堂教学评价中找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结合点,从而提出富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二、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比较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由专家、同行与他人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及其过程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但是,鉴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指人们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指望在学生行为模式中产生某种所期望的变化,因此,评价是一种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 〔4〕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独立环节和教学评价的主要环节、中心环节,鲜有对其分类进行分析探讨。〔5〕但无论哪一种分类,当我们用“奥卡姆剃刀”刮掉关于分类的种种内容与现象时,可以得到分类的内核便在某种尺度,或者说是一定的标准,这标准将保证分类的顺利进和行,并达到条理化、清晰化的目的。〔6〕如果我们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按价值取向进行分类,则有结构性教学评价、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之分。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如图一所示。  

结构性课堂评价  
开放性课堂评价
发展性课堂评价
图一

   (一)、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优劣性比较     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则是指评价者运用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它在教学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致命的缺点是抑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则主要运用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合作学习,对教师形成的心理压力较小,但开放性教学评价则会由于量表较少,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其结果必是区分度较差,也不利于操作。发展性课堂评价,主要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发展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质的评价方式,能过纵向比较分析来明确发展主体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鼓舞信心,明确方向,以追求更快、更好的进步,一般有助于增强师生的信心,培养创新性,形成教师独特的教风,但它要求评价者具有较强的素质,如果评价者素质较低,则会赞成评价的片面性,甚至是不科学性。为了甑清这三种评价模式的具体优劣,现列优劣对比表(如表一)                表一: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优劣对比研究
    优劣 名称 优点 缺点
  结构性课堂评价   操作性特别强,简便易行;易于量化,区分功能强;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定作用。 一定程度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抑制了教学艺术;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十分充足的信息。
  开放性课堂评价   有利于改进教学行为,激活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心理压力小,易于为教师接纳。强调合作学习。 易于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不易于操作,评价结果区分性差。
  发展性课堂评价   有利于挖掘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潜力;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评价者具有高度的诚信水平;要求全面分析情况,甑清现象与本质。
(二)、方法论依据、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从表面上看三种课堂教学评价当中,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好的象征,而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则象征着保守与陈旧,则不禁起而问之: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所持有价值取向又是什么?三种课堂教学评价并无优劣之分,而实有适用性之分也。 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论依据是科学实证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好的课堂教学有统一标准,课堂教学可以测量,可以量化。而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评价,其关健是制定标准的量表,对量表的每一要素赋以标准分数,然后进行量化评价,几乎不关心发展性因素。它的价值取向则是“工具性原理”,规范教学行为,实际上符合量表中提出的各种要素,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好,否则,这样的课堂则不可取。儒家思孟学派在《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昆体良认为教学是由“模仿、接受理论指导,练习”三个部分组成;夸美纽斯更是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这一复杂动态系统,他认为教学“先去动用他们的感觉(因为这一点最容易),然后去记忆,再后运用理解,最后才运用判断”。〔7〕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有如下几个评价项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教学效果。根据这几个大项列出每个大项目下面的子项目,并分别根据其完成目标程度,给定分值,制定出量化考评结果。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论依据是自然主义和建构主义。这种评价模式一般只要求运用 少量的量表,并要求评价者做出结论的时候,对被评者进行行为特征描述。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因此 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开放的,评价者要坚持教学评价多元化的思想,并非一锤定音,开放性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则是改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讲求合作学习,美国合作学习理论权威约翰逊认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一切因素对学生发展和学业成绩社会化都更有影响。要想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合作,就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合作的精神。每一堂课,都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需要学生共同掌握,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上的合作讨论,可消除大部分疑问。开放性课堂教学氛围应当是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著名心理学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不必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并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五步”或“四步”,其取向便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特征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还要突出重点,保持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增加指标的信度,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a)、“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重视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交往,重视人的发展。 (b)、“多元智力理论”:其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认识评价对象有很高的借鉴价值。(c)、“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书本知识、课堂教学、教师)相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与行为主义“刺激——反应”机制不同,而是强化动力机制,鼓励被评者主动参与评价,建构新的价值体系。(d)、“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注重开放、多元和事物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能以绝对的统一的尺度去度量水平和发展程度;要为人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改变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9〕“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    通过上述分析论证,可以将三种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论依据、价值取向作区分如下表二:        表二: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方法论依据、价值取向区分
       类别 名称 方法论依据 价值取向
  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实证主义,课堂教学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好的课堂教学有统一标准,课堂教学可以测量,可以量化。 “工具性原理”,规范教学行为。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   自然主义和建构主义,一般只要求运用少量的量表,并要求评价者做出结论的时候,对被评者进行行为特征描述 改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以人为本”、“多元智力理论 ” “建构主义反赫尔巴特”、“后现代主义”思想。 促进教师、学生与教学的发展。
  三、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结合性问题 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各有优劣,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也各不相同,没有哪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是完全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因此如何综合运作这三种评价模式,服务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职业教育新的教学观必须通过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来实现,而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又必须依靠课堂教学评价的引导和推动。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在促进师生课堂行为转变方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不能割裂,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是统一不变的。在一个地区,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无论是形式课程还是实质课程,无论是理论课还是专业课,都用同一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的做法应当改变。并且在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常有人视课堂气氛而定教学的好坏,诚然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某些课程如若只注重形式和气氛,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将会屈指可数,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也只能流于形式,而无实绩。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应意识到,好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类型的课程(或学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和学科制定不同的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各种评价量表中,既要有共性的评价指标,也要有个性的评价指标。例如: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当中有基础文化课(语、数、英),也有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课。如果将普通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套用于职业教育,其沿水土不服显而易见。新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在改革探索中不断调整。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在现阶段,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要简单化、孤立化、形式化和教条化地使用初建的‘指标体系’,以至使原来在改革中诞生。反映改革探索经验、有力促进改革的自创工具演变为自我扼杀的武器。”〔11〕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没有评价指标与标准,它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它的评价效度与信度取决于评价者的素质。为提高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对评价者的回答问题应有一个基本要求,即对评价者阐明评价判断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价值取向。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完整的个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促进教学发展。针对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综合性、实践性、前瞻性的特点,下面试图将三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融合,提出适合于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如表三所示。 四、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水平的高低,又是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性努力分不开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应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长期以来,我们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考虑更多的是规范性和客观性。在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对有效性的考虑明显不足,而事实上,评价的有效性应是评价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要求。否则,即使评价再客观、再准确,但如果有效性差,最终也很难达到评价目的,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如表三,将课堂教学评价分为如下几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职教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素质、开放式总结、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其特色之处在于要对本节课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描述。每一大项下面分有若干小项,每一小项分别划分为优秀、良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表可谓既体现了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理,又渗透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既体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又彰显了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特色。既符合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原则,也符合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原则。     总之: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套用普通教育的评价量表。将三种课堂教学价模式综合运用于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并考虑职业教育之特色,是为思路也。

  

表三: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性量表
执教者   科 目   课 题  
时 间  周星期 第 节 班 级   评教者  
评价指标 具体指标   量化等级 小计得分
优秀5分 良好4分 较好3分 一般2分 差  1分
教学目标 1 目标明确,要求适度            
2 结合专业特点,落实思想教育点          
教学内容 3 容量恰当,深广度适合,注重实践性          
4 重点突出,抓准关键和难点          
5、 科学性强,彰显专业特色,能体现发散性原则          
职教观念  6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7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个性            
8 富于启发性,注重技能培养          
9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程度          
教学形式 10 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合理紧凑          
11 教学媒体组合运用灵活          
教学素质 开放小结 12 知识讲授正确,普通话标准,语言规范清晰            
13 板书好,教学问题处理好,          
14 教态好,教学时间恰当          
15 总结提炼水平有理论          
16 内容延伸具有前瞻性          
17 作业具有开放性、实践性          
教学效果 18 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            
19 学生能领会,能运用,掌握较好        
特色 20 教学有新意,效果好          
描述、分析 ⒈从评为优秀的指标中选择一项或两项,描述其行为表现,并说明评价的理论依据。   ⒉从评为差的指标中选择一项或两项,描述其行为表现,并说明评价的理论依据。   ⒊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优、缺点均可)是什么? (说明行为表现及评价的理论依据,若与l、2题中相同则不必重复)  
总 分                          评委签字  
年 月  日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2月版。 〔2 〕章志光主编:《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http://www.edu.cn/20051114/3160298.shtml。 〔4〕瞿葆奎,陈玉琨,赵永年著:《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 〔5〕南纪稳著:《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 〔6〕周浩波著:《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 〔7〕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8〕〔9〕〔10〕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1〕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